一枚枚軍功章,一張張立功證明……12月初,在旌德縣白地鎮洋川村,抗美援朝老兵譚永華打開自己珍藏的箱子,把這些屬于他個人最寶貴的榮譽一一拿出。榮譽背后的故事,也在老人的敘述中,串聯成線,愈加清晰……
今年87歲的譚永華,思維清晰,身體硬朗。他1949年9月入伍,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?!爱斈晡?7歲,心里就是崇拜軍人,大家的夢想都是保家衛國?!弊T永華說,1951年他來到了戰火連天的朝鮮戰場。
譚永華當時的主要工作是后勤保障,日常任務是看守軍需倉庫?;貞浧鹪诔r戰場的那段日子,他說行軍時每天各個時段都有敵機在天上飛,前線戰士在浴血奮戰,而他們后勤兵就是負責維護后方的安全。
不過抗美援朝戰爭,處處都是戰場,很多時候幾乎沒有前線、后方之分?!爱敃r我軍許多物資都要在朝鮮儲備中轉,敵人為了切斷志愿軍的后勤運輸保障線,大橋、車站都是敵機轟炸封鎖的重點地段?!弊T永華說,自己和戰友一邊日以繼夜地裝卸車輛,把物資運轉到前線,一邊冒著生命危險轉移救助傷員。有時候白天運送物資的大橋和道路全部被敵機炸毀,為了保障戰場上物資供應不受影響,他和戰友就晚上搭橋保障運輸。冬天的時候,在水下搭橋運送物資是常事,零下二三十度的雨雪刺痛著戰士們的雙腿,雙手雙腳被凍裂是常事。但戰士們從不叫苦喊累,總是相互鼓勁打氣,確保物資盡快運達前線戰場。
雖然是后勤兵,但譚永華因為認真負責的表現獲得了不少獎章?!吧狭藨饒?,就想著勝利,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?!庇袔状?,敵人機槍不斷掃射,譚永華和戰友們冒死搶救藥品,身受重傷。有幾次,彈藥打到我軍軍用設備附近,譚永華和戰友沖上前用鏟子將彈藥挖出,然后投擲到安全地帶。在丟下彈藥臥倒的同時,只聽一聲巨響,彈藥炸起的土浪將他掩埋。待許久,從土里掙扎出來后,他才發現自己還活著,可是一起的戰友卻再有沒有站起來?!霸趹馉幹?,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,剛才還在一起并肩奮戰的戰友,瞬間就沒了?!弊T永華悲痛地說,戰友的離去更加激發了大家不怕苦、不怕死的精神,向著勝利目標堅定前行。
1956年,譚永華退伍回鄉,在旌德縣白地鎮洋川村擔任民兵營長。工作中,他從不居功自傲,始終以一顆平凡而又感恩的心對待生活,保持著一名老兵的本色,愛崗、敬業、講原則,始終傳遞正能量。
時光流轉,精神不滅。譚永華總是教育子女:“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,幸福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。歲月安好,是有無數人在負重前行。年青一代要樹立遠大理想,做對國家、對社會有用的人,為建設偉大祖國貢獻力量?!?/p>
譚永華的這些話也影響了兒子的一生,在他的影響下,兒子譚世奇在18歲時應征入伍,而且也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?!拔液图胰硕急都诱湎碇灰椎暮推江h境和幸福生活,工作中敬業奉獻,生活中踏實勤懇,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,不斷發光發熱?!弊T世奇說。(全媒體記者 劉暢)
刷新